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学生并使之健康成长是每位辅导员所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善用教育技巧,丰富教育情感。
一、激励教育法
激励教育法是指以激发、勉励和激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辅导员的激励恰恰表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的肯定,它会使学生渴求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1、把自己树立成激励力量的形象。努力去发现学生所做的好事,然后加以适当的评论,辅导员就会被学生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学生就会喜欢辅导员,重视辅导员的意见,而这有助于辅导员的教学理念的贯彻。
2、不要使用过分华丽的语言。辅导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的时候,不要使用由形容词和副词等过分华丽的词藻,比如说“这是我有史以来见到过的进步最快、最让我得意的学生。”这种措辞更像是挖苦,而不是激励。
3、要告诉学生你很赏识他们,并且要经常说。如果学生没有公开和明确的听到过他们被辅导员赏识,他们就会推想自己不被人赏识。
4、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榜样。榜样激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模仿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树立榜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人为拔高的典型学生是不能接受的;二是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辅导员要为学生树立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典型榜样,让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榜样。
二、赏识教育法
激励与赏识是不同的。激励并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他们本身是多么了不起这一结论上。激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什么是学生们需要做的事情本身,以及当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所能得到的满足感、成就感上。可以这样区别激励与赏识,赏识会说:“你做了这件事情,你真是棒极了!”而激励却说:“你做的这件事情棒极了,我很欣慰。”
学生非常看重辅导员对他行为的反应,假如你总是把所做的事与他是否聪明或你是否爱他联系起来,一旦他做得不好时,他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焦虑。要给学生一个印象,就是无论失败或成功,都不会影响辅导员对他的关注和爱护。辅导员在赏识自己的学生时要善于变通,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所以必须讲究赏识的技巧:
(一)要让你的赏识更具隐蔽性。让与事无关的第三者把你的赏识传递到被赏识者那里,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被赏识者从别人那里听到你的赏识,会感到更加的真诚和可信。
(二)赏识要发自内心。辅导员赏识学生应该是发自真心。如果学生感觉到辅导员是在故意赏识他,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觉得辅导员是虚伪的。发自内心的赏识,不仅可以加强团队的团结,而且也会增加彼此的友谊。
(三)赏识要越具体越好。赏识学生具体的工作,要比你笼统地赏识他的能力更加有效。首选,被赏识的学生会清楚是什么原因而得到你的赏识,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其次,不会使其他同学产生嫉妒心理。
(四)要赏识个性而不是共性。赏识学生,一定要注意赏识这位学生所独立具有或独立完成的任务。如果辅导员赏识的是所有同学都具有的能力或都能完成的事情,这种赏识会让他感到不自在,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
语言就是力量,作为辅导员,对学生尽量避免批评,要学会多赏识他们,但赏识的话要说得恰到好处,要能说到学生的心理,否则一样得不到效果。
三、暗示教育法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受着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专家们认为,要学会利用好的暗示,排除不好的暗示,从而活得更健康、更积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常常受到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在生活与学习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事情更美好。而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把事情弄糟。比如,有的女孩儿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再喜欢她了。还有的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的学习不好,能力差,到头来,他真的差了,因为这样的暗示令他减少了努力尝试的机会。“一个老暗示自己失败的人,就会失败。”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的老师善于使用积极的暗示,他通过激励和赞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这样,既表达了对学生的肯定,又提出了工作要求,比批评、惩罚、威胁等消极暗示的管理效果强许多。对学生的要求,命令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本能的反感,用暗示法可使学生有回味余地,自然达到教育目的。针对双差生,不要动辄召集起来训斥一番,然后不管不问。
四、宽容教育法
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时,必须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去消化。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浩瀚、深邃。所以,宽容是一种美丽的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容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宽容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必须以仁爱做基础,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无上的福分。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起码条件。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肩上可跑马”。宽容大度是一种教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多想想自己读书时也曾做过蠢事,说过错话,将心比心来提醒自己。也可多想些发怒的害处,借鉴前人的教训,同样使你的怒气烟消云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思想还未成熟,存在着心理,个性、年龄等方面差异的学生,其错误行为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过错不应该恼怒,而应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学生,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不损害辅导员的身心;既融洽师生关系,又树立师德形象,这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五、情感教育法
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情感管理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
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与学生积极沟通,体察“民情”的方式,让学生将所服务的企业视作自己的家而与企业共存亡的一种人性化管理或人本管理。有专家分析,情感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大到学院整体的人性化管理,小到细微生活细节,其原则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家庭式的学习环境。所以,教育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须动之以情,这是辅导员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辅导员客观、公正地分析,于情于理打动学生的心,对学生成功地进行了要用诚实努力获得荣誉的品德教育。
六、参与教育法
参与教育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辅导员、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参与教育发其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对自己成长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进度。
2、学生有积极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主持,能从成长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调适。
学生参与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育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成为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
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因此,他们感激辅导员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做任何一件事情,如让学生作为旁观者,他们往往缺乏兴趣和热情,而一旦让他们投入其中,他们自然会表现出对事情的关切和热爱。
七、信任教育法
善意会让信任者确信,被信任者不会伤害自己,且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愿意信任对方。善意可以被视为人际信任产生之关键。如果仅是一厢情愿的相信他人而无任何的怀疑,将会导致危机或加剧信任滥用的情形,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责任,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你不值得那个人信任。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信任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它可以在任何人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促使他悬崖勒马。辅导员对学生的信任,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尊和能量。
八、幽默教育法
“幽默”与滑稽,讽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则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幽默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解释:“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笑,但不妨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让幽默充当精神上的“按摩师”,那时,生活将更富于乐趣。而且幽默让生命长久!幽默到底是什么?找不到明确一致的解释。幽默来源于生活,是学来的。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近似于我们的说俏皮话。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用幽默的语言来说服学生,比呆板的说教,严厉的斥责,尖刻的嘲讽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故意把批评的语言用赞美的口吻说;寓日常教育于幽默之中。使同学们乐意接受批评。这样用幽默的话语正话反说比直接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九、沉默教育法
什么是沉默教育?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教育,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暗示,这种久而久之的暗示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沉默体现威严。当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比如没有礼貌,说话随便、轻狂等,老师并不做声,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可能会立即收敛不良行为。沉默让人慑服。老师发现学生犯有严重错误时,不必急躁,反而表现出冷静沉思的态度,使学生感到震慑和压力,自觉地将犯错误的情况如实讲清。此时,老师再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指导,常会很起作用。沉默就是批评。如果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将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学生无地自容,产生自卑或失去自信,同时还会招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所以老师表现沉默时,学生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会默默地进行反思,并暗示表示悔改之意。
沉默用于引导。老师要培养学生做什么,可以用无声的行为向学生暗示,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模仿老师的愿望。沉默用于批评。学生有了错误,有了不良行为,有时用无声的否定效果更好。例如特别的冷落他,用表情和态度表示不满、失望、难过,刺激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此时再施以正面教育,对学生的振动会更深刻一些。沉默用于缓冲。师生发生冲突,双方僵持。显然,有声教育已无能为力了,那么,就采取沉默来冲一冲“火药味”。让双方都逐渐冷静下来,有利于调整情绪与心态,促使双方都重新考虑问题,往往会出现教育的转机。在特定环境下,用沉默不语的方法,也许比喋喋不休的说教更奏效。
十、“逆向关怀”教育法
【案例】: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群鹿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虽然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抢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对于学生,我们也应提倡这种“逆向关怀”。要让学生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就要让他们承受挫折与刺激。但许多老师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学生有求必应,处处溺爱,使学生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这种方式极易造成学生脆弱、依赖、攀比、消极、懒惰等不良心理,无益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必须补上重要的一课――适当给学生一些“逆向关怀”,硬起心肠,将一半爱深藏在心底。
要让学生碰钉子。老师处处都替他安排得天衣无缝,他就不会对这个世界真正了解,将来很可能会碰大钉子,正如鱼儿生下来就要在水中游一样。如果好意为它套上一个救生圈,后果会怎样呢?要让学生走弯路。老师提供的捷径学生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安下心来,反而会对自己没走的路跃跃欲试。而且,没有过程的结局,没有挫折的成功,就像凭空给了中国足球队一个世界冠军的称号,又有什么意义呢?要让学生受苦累。要让学生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珍惜它,理解它,以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富甲天下的日本对学生的“吃苦教育”在全世界是出名的。既然这么富,为什么对学生还进行吃苦教育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在吃苦教育过程中,让他们懂得财富来之不易,生命在于奋斗。这种逆向关怀教育,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会让学生成长的更健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田间学校”。就是很好的逆向关怀教育。让他们在与狼共舞过程中,学会自救,并锻炼成具有超越群狼的能力,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就会成为胜者、强者。所以生命教育也需要一定的逆向关怀方式,提升他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这样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没有既定模式,也没有固定方法,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既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家庭境况,又要注意地域的经济,人情、乡俗……理论是实践的提升与总结,倘若用之回归实践,则能取得另一种收获!